“傍名牌”违法,后果很严重

浙江万高律师事务所 何家成 | 发表日期2024/06/04 | 浏览量 4879次

企业“傍名牌”不仅属于违法行为,严重的还是犯罪行为。这种行为一般涉及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,同时可能会触犯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商标法》《民法典》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》《行政处罚法》,严重的可能还会触犯《刑法》构成犯罪,受到刑事处罚。

“傍名牌”具体可能包括借用或模仿知名企业的字号、商标、特有名称、包装装潢等,从而误导消费者,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混淆,以此来谋取不正当利益。

根据上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对于企业“傍名牌”的行为,可能会面临以下几种法律后果:

一、民事诉讼:被侵权的企业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停止侵权、消除影响、赔偿损失等,人民法院会依据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商标法》《民法典》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》等相关法律规定判决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。

二、行政处罚: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实施侵权的企业进行查处,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改正、罚款、没收违法所得,甚至吊销营业执照。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,可处以五倍以下罚款;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不足五万元的,则可能面临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,违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,根据情节轻重,处以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。

三、刑事责任:如果企业“傍名牌”情形严重,触犯了刑法的,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、负责人、实际控制人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。如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罪、非法制造、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。

四、信用惩戒:企业“傍名牌”的行为还可能影响其在市场上的信誉,受到行业内外的遣责,并可能录入企业信用记录,影响未来的经营和发展。

新修订的《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》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名称登记的事先事中事后监管,明确了对于“傍名牌”等侵权行为的监管依据,让企业名称侵权的受害者有了更明确的维权途径。因此,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,避免采用任何可能引起混淆的商业标识,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否则,不仅侵犯他人的权利、权益,也使自己惹上麻烦,更有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。作为被侵权的企业如果发现自己的企业被他人“傍名牌”的,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,追究侵权人的责任。